引言#
⬆️圖源知乎
在大陸互聯網語境下,將台灣標準的繁體字稱為所謂正體字.
這裡先不談論正不正統的政治問題,就從漢字本身的角度來談論這個問題
讓我們先來下幾個定義:#
正體字 / 規範字#
在某一地區,官方制定並使用的漢字字形規範即為正體,或稱規範漢字,與之相對應的概念為俗體字 / 異體字
如大陸地區以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為標準,簡體字「為」與對應的繁體字「爲」為規範字,「為」為異體字.
是的,大陸並沒有完全廢除繁體字,也制定一套繁體字的規範,但陸標繁體確實沒幾個人知道就是了 (
繁體字 / 傳承字#
廣義上,繁體字指與大陸簡體字相對應的這套字形規範,如「香港繁體」等
狹義上,繁體字指被簡化漢字的原字形,如「漢」之於「汉」
而沒有被簡化的漢字,即簡繁同形的字,即為傳承字,如「字」
所以結論是#
台當局以《國字標準字體》為標準,稱呼為正體字,
對於台灣人民而言,台標繁體就是官方規定並日常使用的字形標準,這就是他們的正體字,稱呼為「台灣正體」無可厚非.
畢竟他們並不使用簡體字,大陸的部分簡體標準在那裡是異體字 (反之也可亦然)
同上,對於大陸民眾而言,我們每天都在用的陸標簡 / 繁體字即為正體字,或稱規範漢字.
台標字形在這也會被部分作為異體字,另一部分傳承字與大陸相同.
稱呼的話,常用的台標繁體或台灣繁體都可,「正體」這個詞在大陸確實不怎麼使用
正嗎?如正#
現在可以談所謂正統性的问题了,
如果對岸真有人稱呼「殘體字 / 邪體字」後面這一段可以怼回去,不然直接跳過就行,有點情緒化了
台標字形本身也有為了方便而簡化的部分,嚴格按照康熙字典為標準的話:
「爲」-> 「為」
「裏」-> 「裡」
「衆」-> 「眾」
等・・・・・・・・
保留度不如香港標準字形,但人家叫「香港繁體」
所謂的傳統也沒有多傳統,甚至不少簡體字反而是向古簡化,如「從」->「从」
漢字的演化本身也是一個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,現行簡體字方案確實有些操之過急的部分,但總體上還是起了個相當積極的作用的.
⬆️圖源豆瓣
1935 年的南京國民政府頒布過《第一批簡體字表》明確說明:
- 簡體字為筆劃省簡之字,易認易寫,別於正體字而言,得以代繁寫之正體字;
- 本表所列之簡體字,包括俗字、古字、草書等體,俗字如 “體、寶、岩、蠶” 等,古字如 “氣、無、處、廣” 等,草書如 “時、實、為、會” 等,皆為已有而通俗習用者。
此標準雖然沒有保留下來,但足以看出漢字簡化在近代知識分子中的支持度了.
⬆️圖源維基
好看嗎,不一定,至少我手寫的時候一般都用大陸或香港標準乃至日本新字形 (
(因人而異,這是主觀看法,就像學習英語是偏好英音還是美音,喜歡就好
最後,免責聲明#
大部分定義來自維基百科,包括「正體字」本身
本人非專業,只是漢字愛好者而已,歡迎交流 (求同存異